11月26日下午,MICONEX2019同期會議—環境大氣監測技術發展及應用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311B室召開,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主持人:儀器信息網市場部經理 張小師
會 議 現 場
會議伊始,首先是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張彤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致辭,其次共有6位專家帶來精彩報告。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秘書長 張彤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秘書長張彤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成立40周年,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也始終在走創新發展之路,緊追行業熱點,緊貼企業、用戶需求。環境保護是當今世界的一大話題,也是各國政府共同關心并竭力處理的一件大事。環境就是民生,藍天也是幸福。大氣環境的好壞決定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大氣環境監測可以很好地反應大氣環境質量,并能夠根據大氣環境的監測結果建立一系列科學的預警或者治理機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最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秘書長張彤預祝本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王帥博士
《我國臭氧和細顆粒物復合污染形勢分析》
王博士在報告中介紹到,在全國各地持續有力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下,近年來中國城市空氣質量顯著改善,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2018年PM2.5年均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相比2015年下降22%,其中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三大重點區域等人口密集、經濟總量較高的74個城市PM2.5濃度相比2013年下降41.7%。PM2.5濃度大幅下降得益于一次顆粒物排放和二次生成前體物排放的協同控制。然而,雖然全國及重點區域PM2.5等主要污染物空氣質量改善幅度較大,但距離空氣質量達標仍有較大差距,仍需不斷持續改進。同時,近年來我國城市臭氧污染問題逐漸凸顯,逐漸上升為僅次于細粒子污染的大氣環境問題,2015年至2018年期間全國338城市臭氧日最大8小時90百分位濃度上升了12.7%,其中京津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分別上升19.8%、18.4%、13.1%,呈現出PM2.5和O3復合污染態勢,需要進行協同減排控制。
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副總工程師 張春雷
《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系統)量程設定與驗證》
張老師的報告內容分為七大部分:一、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分類;二、環境監測儀器設備量程設定的基本要求;三、環境監測儀器設備驗證的基本要求;四、驗證的具體技術指標;五、驗證對儀器設備的控制與封緘和標記;六、量程設定與驗證的方案、記錄和報告;七、河北地方標準參考文獻。通過張老師的介紹我們了解到,監測儀器是指單獨或與一個或多個輔助設備組合,用于進行測量的裝置;監測設備是指為實現測量過程所必須的測量儀器、軟件、測量標準、標準物質、輔助設備或其組合;監測系統是指一套組裝的并適用于特定量在規定區間內給出測得值信息的臺或多臺測量儀器,通常還包括其他裝置。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在量程設定以及驗證等方面也有著嚴格的規范。
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崔厚欣博士
《天地空一體化智慧監測系統助力政府環境管理和改善》
崔博士在報告中介紹到,先河環保天地空一體化的智慧監測系統,以生態環境網格化監控系統為核心,融入物聯網、大數據、智能校準等領先技術,搭建立體“智慧監測”系統。系統結合環境大數據進行環境分析研判利,診斷環境問題并對污染源進行精準化、精細化監管,用科學有效的治理手段進行環境監測、管理、治理與評估,為政府減排達標提供有效抓手。作為生態環境網格化精準監控系統的首創者,目前先河環保該系統已覆蓋18個省、138個地市/縣,數量超14000個,成為各市、縣政府大氣污染防治的參謀助手和有機組成部分,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分中心副主任 吉東生
《北京大氣細顆粒物中有機碳和元素碳變化特征和來源解析研究》
吉老師的報告內容基于其團隊的多年研究。吉老師在報告中分享到:(1)OC和EC占據了所觀測得到的PM2.5濃度的很大一部分,使其成為PM2.5的主要貢獻者。(2)在實施了一系列減少和控制空氣污染的能源政策后,OC和EC含量明顯下降。為了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需要更加協同的減少碳質氣溶膠和VOCs排放的空氣污染減排措施。(3) OC和EC呈現明顯的季節,月,周和日變化。(4) 在其整個研究期間觀察到OC和EC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這表明OC和EC源自汽車尾氣,煤炭燃燒等常見來源。(5) 當地排放和區域運輸對OC和EC濃度起著重要作用。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煙氣產品線產品總監 齊宇
《污染源VOCs在線監測解決方案與應用模式》
齊老師在報告中介紹了揮發性有機物的相關政策、法規、標準要求,并列舉了揮發性有機物主流監測技術及優缺點比較。齊老師介紹到,對于有組織排放VOCs污染物監測,目前的主流方法有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GC-FID)和催化氧化+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兩種;對于廠區、廠界敏感區VOCs污染物監測,目前的主流方法有:氣相色譜+光離子化檢測(GC-PID)、傳感器法、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GC-FID(含預濃縮))三種;對于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警、評估及應急VOCs污染物監測,目前的主流方法有: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FID)。聚光科技相關產品、解決方案在VOCs監測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標準研究所 張國寧研究員
《VOCs排放標準與環境管理新要求》
張老師的報告結合國家近期發布的VOCs無組織排放控制等標準,介紹了我國VOCs排放標準體系與最新管理要求。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現行有效的固定源排放標準已達46項,有力支撐了污染減排與環境管理各項工作。在《VOCs排放標準管理框架》中,對于有組織排放控制,要求合理選擇污染物項目與控制指標,保證監管體系的嚴密性與有效性;對于無組織排放控制,明確了“5+2”的環境管理框架,兼顧行為管控與綜合控制效果評價;對于廠界及周邊污染控制,廠界監控要求重新定位,用于防范高毒害物質健康風險以及防止惡臭擾民。《VOCs排放標準管理框架》發生多處變化,創新了VOCs管控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