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手術刀,不上手術臺,捏夾、拉扯、切割、打結(jié),大夫如同“隔空取物”。三軍肝膽內(nèi)科研討所所長、中國國民束縛軍總病院肝膽外二科主任劉榮說,操控機械人做手術,操作難度比擬年夜,端賴真工夫。
早上8時許,在束縛軍總病院綜合醫(yī)療樓3層8號手術間,達芬奇機械人機械臂戴上了無菌的“手套”,操作臂的4個金屬銜接端相當于“手指”,可裝置電鉤、鉗子、持針器、電凝止血等裝備。58歲的患者吳某須要切除胰十二指腸,腹部開了5個微創(chuàng)瘦語,每一個約1厘米,每一個孔放置一個操作桿。腹部充入二氧化碳樹立人工“氣腹”。起首進入患者體內(nèi)的是鏡頭臂,將收集到的高清三維平面圖象傳送到主刀操作臺。
一切預備停當。身穿手術服的劉榮眼光如炬,審視一遍手術間和患者,進入間隔無菌區(qū)數(shù)米外的操作臺,眼睛對著操控屏上的3D目鏡,踩腳踏來調(diào)劑機械臂地位和鏡頭焦距。他兩手的年夜拇指和中指捏起指套式的操作器,高低閣下前后揮舞,等比例轉(zhuǎn)換成機械臂在腹腔內(nèi)的進步、撤退退卻、牽拉、切割等精致操作。
劉榮笑稱,一上操作臺,似乎一會兒釀成了“八爪魚”,操控著3條可完成720度扭轉(zhuǎn)的可交互式“操作臂”和“鏡頭臂”。電腦體系過濾了人手天然顫抖的景象,使操作更穩(wěn)固準確;顯示器供給縮小了10倍的三維平面高清影象,相當于主刀大夫的“金睛火眼”。
固然,事無完善,劉榮告知記者,傳統(tǒng)手術大夫可感觸感染到患者組織的彈性、韌度,而機械臂缺乏觸覺反應系統(tǒng),大夫完整靠經(jīng)歷和視覺來斷定,這也是新技巧所帶來的挑釁。
助手趙國棟博士坐在手術臺旁合營默契,經(jīng)由過程后方同步播放的二維視頻,及時監(jiān)控手術器械在患者體腔內(nèi)的每一個舉措,調(diào)劑機械臂偏向、改換手術對象、用紗布止血合營操作。手術有條不紊地操作中,趙國棟博士用食指按下聚散器,右手2號位超聲鉗換成了超聲刀,超聲刀經(jīng)由過程震撼發(fā)生低溫停止切割,沿著結(jié)腸剪開側(cè)腹膜。不到1分鐘膽囊就被切了上去,切下的組織被搜集起來放入袋中。
做手術像是一場防御戰(zhàn),總攻尾聲拉開。劉榮自動反擊,四肢舉動并用,手環(huán)上提下拉,左手位換成電鉤,鉤起鉤落,胰頭完整裸露在面前。這個今朝最陰險的腫瘤臟器,在絲絲白煙中收起了它猙獰的面貌。彎彎的針頭在兩只機械臂中傳遞,把線拉直拉緊,胰腸完成吻合。電鉤一挑,在腸中央打出一個洞來,縫應時,1號位變換為勾針,一扎一拉,一縫一合,最初縫合線在鉗子下面一繞一拉,完成打結(jié),腸和膽管縫合在一路,接著是胃腸吻合。然后,患者被順遂推出手術室。
這臺手術是經(jīng)典的機械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LR式切除”,這套由劉榮開創(chuàng)的新型技巧系統(tǒng),把手術時光由6―7小時延長為2―3小時。小到縫合方法的轉(zhuǎn)變,年夜得手術入路的推翻性變更,LR式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處理了多年來障礙腹腔鏡胰腺手術展開的困難,手術由繁到簡,時光削減了,平安性卻進步了。
從2011年把持機械人做手術,劉榮像達?芬奇畫雞蛋一樣千錘百煉。2016年,肝膽外二科的年手術量跨越1500臺,劉榮均勻天天手術跨越13個小時,且全體是高難度手術。從剛?cè)胄袝r20多歲的“愣頭小伙”,到如今肝膽胰腺腫瘤范疇的“老兵”,劉榮彌補了肝膽胰腺范疇的諸多空白,書寫著機械人手術的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