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世界做得最好的是德國,他們叫‘工業4.0’,簡單說就是互聯智能工廠。但隨著德國智能化工廠發展,我國一些中小企業由于沒有現成、合理的機器人應用方案,往往無從下手,不知如何進行‘機器人化’的改造。”7月15日,寧夏巨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文靖告訴記者,通過自治區經信委“兩化融合”的評估,巨能公司個性化定制已經搶占了“機器換人”這一戰略高地,成功為國內企業提供了700多條自動化生產線,使“人工矩陣”的制造工廠,徹底變成了無人工廠、黑燈工廠。
巨能,制造智能工廠的工廠
走進巨能公司巨大而空曠的廠房內,記者發現這里并沒有通常意義上的機器人,只有一個個幾十米長的框架結構,“機器人分為關節式和桁架機械手兩種,人們經常看到的是模仿和替代人的關節活動制造出的機器人,主要應用于服務領域和家庭生活領域,而一般制造企業大多使用的是桁架機械手。”看著一臉迷茫的記者,生產部部長李家林笑著解釋。
“巨能公司之所以被稱為‘制造智能工廠的工廠’,是因為巨能公司從2010年就確定了以智能制造生產中心軟件為基礎,結合信息技術、制造技術和工廠自動化技術,實現智能化制造、柔性制造目標。”公司副總經理麻輝告訴記者,201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要提高到45%以上,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達到100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