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將機器人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大力推動機器人研發創新和產業化應用。國家《“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四川省把人工智能列為全省1號創新工程,以超常規思維、超常規舉措推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成都市把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作為產業建圈強鏈戰略部署的重點產業鏈之一,通過建強創新平臺、加強技術攻關、打造應用場景等,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
面對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成華區立足自身比較優勢,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深入貫徹市委產業建圈強鏈戰略部署,把龍潭工業機器人產業功能區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積極布局“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賽道,通過創新驅動、深化改革,充分激發市場、企業、人才的活力,進一步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不斷賦能產業發展。
一、強化頂層設計,明確發展路徑。
成華區按照市委產業建圈強鏈戰略部署,大力支持重點布局發展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關鍵核心零部件及組件等環節,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體系,開發面向汽車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領域的機器人,重點補強高端減速器、長續航動力電池、輕量化骨骼、電子皮膚、MEMS姿態傳感器等“薄弱”環節。
加大企業招引力度,圍繞“八個清”動態更新產業圖譜,梳理招商引資目標清單,創新探索存量招商、以商招商、平臺招商、基金招商、產業鏈招商、會展招商等招引模式,鎖定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條,瞄準瞪羚、隱形冠軍等創新型企業,先后赴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等地區開展定向招商,引進一批產業鏈關鍵環節頭部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成功引進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埃斯頓等鏈主企業和矽瞻科技等以機器視覺、系統集成為主的鏈屬企業,簽約落地科大訊飛成都智谷項目等重大產業化項目8個,計劃總投資突破100億元。大力實施工業企業梯度培育,圍繞工業機器人成套裝備、AGV小車等產品智能化、無人化發展需求,支持企業聯合拓展產業鏈條,加快企業“上榜”“上市”,培育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累計培育成焊寶瑪、卡諾普等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專精特新企業12家、規上工業企業6家,聚集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120余家,整體規模突破200億元。
三、強化技術攻關,推動成果轉化。
持續建強高能級創新平臺,支持省內高校與區內企業合建新型研發機構,引進行業知名企業創新奇智聯合打造成都機器人創新中心,落地安川I立方創新中心、發那科工業機器人培訓中心、ABB機器人技術服務及工業軟件認證中心等6個企業級創新中心,依托三方電氣掛牌“國家機器人檢驗檢測中心”,成功填補了CR機器人本地認證服務空白。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推進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機器學習、機器人大模型及算法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力爭形成一批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產品,支持企業參與國、省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推動科技成果在區內轉化,緊盯高校院所在機器人領域相關科技成果產業化需求,引入中城新產業控股集團、見興里資產運營公司等“精英型”專業機構,以龍潭智造科創谷為主陣地,加快建設機器人驗證中心、未來實驗室等功能設施,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成功舉辦“高工機器人西部峰會暨龍潭工業機器人推介會”等行業活動,助力建強機器人產業生態圈。
深度挖掘潛在場景需求,以智改數轉和大規模設備更新為契機,加快推進機器人技術和產品在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等領域應用,有序開放區內醫療、教育、文旅、交通、會展等場景,遴選行業標桿應用,支持企業開發面向邊防巡邏、警戒守衛、救援等惡劣條件、危險場景作業應用場景下的高可靠機器人。探索“實驗驗證+體驗推廣+迭代提升”應用機制,支持本地機器人企業建設應用體驗中心,打造機器人應用“樣板間”,探索成立成華區場景應用促進中心,構建“場景挖掘、打磨策劃、對接路演、推廣服務”場景服務體系,促進產品迭代和應用推廣,支持優勢企業跨界融合發展,推動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關聯產業融合發展。
加強機器人標準引領,支持區內企業、高校院所主導制定機器人領域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持續匯聚人才優勢,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建設一批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與企業合作重點培養工程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人工智能、新興金融等領域入選市級產業建圈強鏈領軍人才22名,建成卡諾普—四川大學等6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持續強化資本賦能,持續深化與四川省制造業協同發展基金、成都科創投等省市層級基金合作,與成華區聯合創建機器人產業引導基金,新設立總規模20億元的成華區產業振興基金,構建10支“基金矩陣”,協助企業獲取融資資金15.38億元,累計培育工業機器人上市后備企業4家。深度挖潛發展空間,支持企業上樓發展,統籌做好低效閑置用地盤活,優先產業用地需求,高標準打造總面積約100萬平米的東廣人工智能谷產業園、金地威新產業園和聯東U谷·成都新經濟園,簽約引進企業66家。加強數據資源供給,支持企業用好“算力券”,有序開放非敏感公共數據,爭取成都智算中心等為區內機器人企業匹配算力服務。
一是重大項目招引實現突破。成功引進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埃斯頓等鏈主企業,東方智能等特種機器人企業,三是科技、矽瞻科技等以機器視覺、系統集成為主的鏈屬企業,簽約落地科大訊飛成都智谷項目等重大產業化項目8個,其中30億元以上項目3個(金地威新人工智能創新基地項目、埃斯頓智能工業機器人西部研發中心、科大訊飛成都智谷項目),計劃總投資突破100億元。二是經營主體能級實現突破。累計培育成焊寶瑪、卡諾普等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專精特新”企業12家,其中卡諾普獲得國家發改委重點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500余萬元專項扶持資金;累計培育焊研泰科、阿普奇等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規上工業企業6家。當前,產業生態已初步形成,聚集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120余家,整體規模突破200億元。
一是低效用地騰退成效提升。龍潭工業機器人產業功能區已集中騰退將軍碑、龍港鋼材、鋒宜精密等29家企業低效用地538畝,為產業發展提供充足土地資源。二是產業載體品質提升。高標準打造總面積約100萬平米的東廣人工智能谷產業園、金地威新產業園和聯東U谷·成都新經濟園,簽約引進企業66家。推動埃斯頓智能工業機器人西部研發中心全面開工,建成卡諾普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及智能機器人基地。卡諾普、聯東U谷入選2023年全市現代都市工業重點樓宇項目。
一是公共平臺向“硬核”邁進。引進行業知名企業創新奇智聯合打造成都機器人創新中心,落地安川I立方創新中心、發那科工業機器人培訓中心、ABB機器人技術服務及工業軟件認證中心等6個企業級創新中心,依托三方電氣掛牌“國家機器人檢驗檢測中心”,成功填補了CR機器人本地認證服務空白。二是產業基金向“賦能”邁進。新設立總規模20億元的成華區產業振興基金,構建10支“基金矩陣”,規模達157億元。協助企業獲取融資資金15.38億元,新增新經濟企業風險投資資金6800萬元,累計培育工業機器人上市后備企業4家。三是領軍人才向“塔尖”邁進。人工智能、新興金融等領域入選市級產業建圈強鏈領軍人才22名,建成卡諾普—四川大學等6個院士專家工作站,促進“塔尖”人才有效聚集。四是中介機構向“專精”邁進。引入中城新產業控股集團、見興里資產運營公司等“精英型”專業機構,引進“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中國機器人一體化協會”等專業機構5個,成功舉辦“高工機器人西部峰會暨龍潭工業機器人推介會”等行業活動,助力建強我區機器人產業生態圈。
——信息來自:金臺資訊